裁判字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8 年重訴字第 385 號民事判決

          歷審裁判 : 3

         相關法條 : 2

  • 民法 第 195197 條(104.06.10

  • 民事訴訟法 第 78 條(106.06.14

         

刑事判決--有詐欺及偽造文書
民事判決--無詐欺及偽造文書(免賠)

 

 

 

 

 

 

 

 

 

 

 

 

 

 

 

 

 

 

 

 

 

 

 

 

 

 

 

 

 

 

 

 

 

 

 

 

 

 

 

 

 

 

 

 

 

 

 

 

 

 

 

 

 

 

 

 

 

 

 

 

 

 

 

 

 

 

 

 

 

 

 

 

 

 

 

 

 

 

 

 

 

 

 

 

 

 

 

 

 

 

 

 

 

 

 

 

 

 

 

 

 

 

 

 

 

 

 

 

 

 

 

 

 

裁判日期:民國 108 年 07 月 19 日
裁判案由: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8年度重訴字第385號
原   告 曾景煌 
訴訟代理人 宋重和律師
複 代理人 王顥鈞律師
      蔡岳倫律師

被   告 崔益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於中華民國108 年6 月
2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之外祖父江鳳山於民國78年7 月4 日死
    亡,其繼承人等於79年辦理遺產稅申報,經核定、更正及行
    政救濟確定後,應納稅額為新臺幣(下同)9,710,844 元,
    納稅義務人等於繳納期限內申請以土地及股票實物抵繳,經
    核准後,前開股票已辦竣國有,土地則因未辦竣國有、市有
    登記,遭廢止該部分處分。嗣江鳳山之繼承人江春盛、江春
    蘭、張江麗卿3 人(下稱江春盛等人)於94年間,將如附表
    1 及如附表2 所示等20筆土地出賣予原告,約定買賣價金為
    10,547,000元,並約定由原告代為繳納相關地價稅及遺產稅
    ,原告並已給付1,547,000 元予江春盛等人。江春盛等人再
    於95年10月5 日申請以土地抵繳尚欠本稅、行政救濟利息、
    滯納金及滯納利息合計5,932,090 元,經核准以如附表2 所
    示4 筆土地抵繳5,806,221 元,不足部分(即滯納利息125,
    869 元)業由原告於96年9 月14日代為繳清,如附表2 所示
    4 筆土地並於同年辦竣國有、市有登記。以如附表1 及如附
    表2 所示等20筆土地抵稅係江春盛與被告經原告居間協調後
    所達成之協議,詎被告明知原告並未曾故意隱匿江鳳山之遺
    產稅業已繳清之事實,亦明知原告並未有何施用詐術致被告
    用印之行為,迺基於使原告受刑事處分之意圖,不實向臺灣
    臺北地方檢察署提出偽造文書等告訴,經該署偵查起訴,現
    尚由本院以107年度訴字第176號案件審理中,而原告長年
    來辦理遺產繼承等相關案件之專業備受客戶及社會大眾所肯
    定,是被告前揭誣告行為,致使不知情之人誤認原告有偽造
    文書及詐欺之行為,足以貶損原告長年來所累積之名譽、信
    用及專業,減損原告於社會、職場之評價,致原告名譽權受
    有損害,且原告於刑事案件中遭列為被告,先後至地方檢察
    署、地方法院接受詢問、偵查及答辯,耗時費力,精神上亦
    受有痛苦。為此,本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依民法第195
    條第1 項前段規定,起訴請求被告賠償損害等語,並聲明: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1,000 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二)、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其於102 年底無意間發現原告當年只用如附表2
    所示4 筆土地即可抵繳所欠遺產稅款,竟將如附表1 所示16
    筆土地(下稱系爭16筆土地)過戶自己名下,侵占土地等事
    ,而原告已承認與被告間無買賣契約,也承認未親自交付買
    賣價金給被告,足證明原告有偽造文書及詐欺等犯行。原告
    於另案證稱係江春盛出面與被告協商土地抵稅及買賣之事,
    足見原告並未向被告說明買賣系爭16筆土地之事,然江春盛
    證稱其全權委託原告處理系爭16筆土地事宜,原告或黃漢禛
    應有向被告說明將16筆土地出售原告,再由原告處理遺產稅
    之事,而黃漢禛則證稱其並未參與土地買賣及遺產分割之協
    調,以上相互對照即可知並無人向被告說明系爭16筆土地將
    出賣原告之事。再參照證人江春蘭、張家媛、連武偉之證述
    內容,渠等均不知悉有拋棄及買賣系爭16筆土地之事,僅知
    用印係要辦理土地抵稅事宜,可徵被告於96年12月1 日用印
    時,亦因不知只要4 筆土地即足抵稅,且事實上已抵稅完畢
    等情,方陷於錯誤而用印於權利人及買受人均為空白之移轉
    契約書。是以,被告惡意隱瞞4 筆土地即可抵繳完稅,並故
    意拖延繳稅程序,且於未告知遺產稅已繳清之前提下,利用
    國稅局催辦通知函及江春蘭住宅遭法拍等情,催促被告完成
    文件用印,並將分割繼承申請書挾帶於高達百頁之需用印文
    件中,被告無法一一檢視,致錯誤用印於分割繼承及買賣過
    戶文件,足徵原告確有假抵稅真詐騙之行為。又關於被告收
    受財政部臺北國稅局95年11月27日函之證據,被告已於105
    年4 月29日以訴狀方式寄給原告查收,另原告於106 年3 月
    2 日訴狀已承認知悉被告有簽收財政部臺北國稅局96年6 月
    22日函,而原告主張之侵權行為時效僅2 年,故請求權已罹
    於時效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一)、原告之訴駁回。(二)、
    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查,江鳳山之遺產稅9,710,844 元,連同滯納金、利息等合
    計13,351,405元,全數於96年9 月29日前以現金、股票及土
    地實物抵繳完畢。系爭16筆土地於97年2 月12日以買賣為原
    因,移轉登記為原告所有。被告向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對原
    告提出偽造文書等告訴,經該署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後
    ,由臺北地檢署以105 年度偵緝字第1615號案件進行偵查後
    予以起訴,現尚由本院以107 年度訴字第176 號案件審理中
    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並有起訴書可稽(見本院卷第65至
    73頁),堪信此部分之事實為真實。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因侵權行為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
    及賠償義務人時起,2 年間不行使而消滅,民法第197 條第
    1 項前段定有明文。又關於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消滅
    時效,應以請求權人實際知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算,非
    以知悉賠償義務人因侵權行為所構成之犯罪行為經檢察官起
    訴或法院判決有罪為準。而意圖使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向
    該管公務員誣告之行為,乃故意虛構事實,向司法機關為犯
    罪之訴追,如因而致他人名譽、信用受有損害時,自屬利用
    司法機關追訴犯罪職權,以達侵害他人權利之侵權行為,被
    害人固得依侵權行為法則請求賠償損害,惟誣告罪,於行為
    人以虛偽之申告達到於該管公務員時,即為成立,性質上屬
    即成犯之一種。故因誣告而受損害之被害人,其損害賠償請
    求權之消滅時效期間,應自知悉行為人為誣告行為時起算(
    最高法院101 年台上字第226 號、86年台上字第3032號民事
    判決意旨參照)。查,本件被告以原告明知江鳳山之遺產稅
    已繳納完畢,卻向被告佯稱需以江鳳山遺留之土地抵繳,致
    被告陷於錯誤,而於土地分割協議申請書、公契上用印,藉
    此偽造土地分割協議申請書、買賣契約申請書,原告並持上
    開文書向地政機關辦理分割繼承登記,而生損害於被告為由
    ,認原告涉有詐欺、偽造文書等罪嫌,於103 年12月1 日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現改制為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
    提出告訴(見本院卷第339 、343 頁),嗣經移轉臺灣臺北
    地方檢察署,經該署以105 年度偵緝字第1615號起訴(原新
    北地檢署繫屬案號為:103 年度他字第6571號,經移轉臺北
    地檢署後,繫屬案號為:104 年度他字第9416號、104 年度
    偵字第23244 號、105 年度偵緝字第1615號),有原告前科
    紀錄表附卷足參。而依被告所提105 年10月14日臺北地檢署
    104 年度偵字第23244 號訊問筆錄,檢察官告知原告其犯嫌
    為詐欺等,並訊問原告有關被告告訴之內容,更提示新北地
    檢署103 年度他字第6571號卷予原告,最後並訊問原告是否
    承認犯行,惟為原告所否認等情,有該訊問筆錄可稽(見本
    院卷第215 至219 頁)。可徵原告至遲於105 年10月14日經
    臺北地檢署檢察官偵訊時,即已知悉係被告對伊向有偵查權
    之檢察官誣告詐欺、偽造文書等罪嫌,則對該侵權行為所造
    成之損害及賠償義務人均已實際知悉,揆諸前揭說明,消滅
    時效期間應自105 年10月14日起算,是縱被告所指原告詐欺
    、偽造文書均屬虛構,意圖使原告受刑事處分而誣告為實在
    ,惟至108 年3 月8 日原告提起本件民事訴訟,已逾2 年時  
    效期間,被告既為時效抗辯,原告自不得再為請求。  
(二)、原告雖主張:其於本院刑事庭107 年訴字第176 號案件審理  
    時,於107 年12月14日經辯護人閱卷方知悉被告確實有簽收  
    國稅局相關函文,而明知江鳳山遺產稅繳納方式且已繳納完  
    畢之事實,亦即,原告至該日始知悉被告侵害原告名譽權之  
    事實,故原告請求權應自該日起算,而未罹於2 年消滅時效  
    云云。惟查,原告所提國稅局95年11月27日、96年6 月22日  
    函文暨送達回執,僅能證明國稅局曾要求擔任崔馨勻、崔人  
    驊法定代理人之被告補送相關文件、如期辦理實物抵繳之通  
    知曾送達被告,無從推論被告已知悉附表2 所示4 筆土地業  
    經抵繳遺產稅完畢之情。至國稅局96年8 月15日函稱崔馨勻  
    、崔人驊等人申請以4 筆土地抵繳遺產稅,核與規定相符,  
    應予照辦之函文,未見原告提出該函文業送達被告之回執,  
    自難認被告於96年間已知悉江鳳山遺產稅係以4 筆土地繳納  
    且已繳納完畢之事實。依此,則原告主張其於107 年12月14  
    日經辯護人閱卷後方知悉被告明知江鳳山遺產稅繳納方式且  
    已繳納完畢之情,自無足採。原告以此為由,主張本件時效  
    起算點應為107 年12月14日云云,即無足憑為有利於原告之  
    認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原告  
    1,000 萬元暨法定遲延利息,洵屬無據,應予駁回。又原告  
    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併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證據,經本  
    院審酌後,認與本件判斷結果無影響,爰毋庸再予一一審酌  
    ,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7     月    19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蕭涵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7     月    19    日

 

 
                                書記官  林立原  
   
附表1:  

┌──┬─────────┬───┬────┐

│編號│              │地  號│權利範圍│

├──┼─────────┼───┼────┤

1.  │新北市板橋區新興段│1151-21/57    

├──┤                  ├───┤        

2.                    1151-3        

├──┤                  ├───┤        

3.                    1164-2        

├──┤                  ├───┤        

4.                    1165-3        

├──┤                  ├───┤        

5.                    1165-6        

├──┤                  ├───┤        

6.                    1165-7        

├──┤                  ├───┤        

7.                    1165-8        

├──┤                  ├───┤        

8.                    1196-2        

├──┤                  ├───┤        

9.                    1264-1        

├──┼─────────┼───┼────┤

10. │新北市板橋區忠孝段│922   8/63    

├──┤                  ├───┼────┤

11.                   923   11/63   

├──┤                  ├───┼────┤

12.                   926   8/63    

├──┼─────────┼───┼────┤

13. │新北市板橋區府中段│168-2 41/252  

├──┤                  ├───┼────┤

14.                   173   8/63    

├──┤                  ├───┼────┤

15.                    173-2 8/63   

├──┼─────────┼───┼────┤

16.  │新北市板橋區重慶段│1226  1      

└──┴─────────┴───┴────┘

 

 

附表2

┌──┬─────────┬───┬────┐

│編號│              │地  號│權利範圍│

├──┼─────────┼───┼────┤

1.  │新北市板橋區忠孝段│921   8/63    

├──┤                  ├───┼────┤

2.                    925   8/63    

├──┤                  ├───┼────┤

3.                    927   8/63    

├──┼─────────┼───┼────┤

4.  │新北市板橋區重慶段│1313  1/3     

└──┴─────────┴───┴────┘

 

 

 
以上內容取材臺灣司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8 年重訴字第 385 號民事判決

 

 

 

 
  zengjinghuang
  Counselor at Law
  Private practice with focus on family, criminal, PI,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business consultation.
  Contact us : zengjinghuang@protonmail.com